清溪村位于浮北山区峙滩乡境内,昌江河穿村而过,水资源十分丰富。清溪村历史悠久,村民多为“章”姓,村内现存一座章家祠堂,始建于清朝初期,至今已有三百余年。
祠堂前殿多为木质结构,四根立柱仍一棵巨树锯成四截,每截均有一丈五六,一人难以合抱。殿梁雕工细致,人物花鸟栩栩如生。祠堂主殿在文革期间破坏严重,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修复,至今大门紧锁,仅有大门上方三个大字“敬义堂”苍劲有力,依稀展现当年祠堂的风姿。
祠堂院内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石碑,清朝同治八年镌刻,说来还有一段典故。清溪村村民历来以打渔为生,村与村之间、村民与村民之间常因争夺捕捞范围发生争执,甚至斗殴。清同治八年五月,爆发了一次大规模冲突,官府介入。经多方力量的博弈,县衙最终判定,从倒湖(今安徽祁门县内)以下,鱼山(今江西景德镇昌江区内)以上河道,只准“章”姓渔民捕捞,旁姓一律不许捕鱼,故“打渔章家”由此得名。章姓村民将此事刻成石碑立于祠堂内以为纪念,此项决定一直到解放后才被打破,清溪章姓人家当年的势力可见一斑。
一九三四年四月,中共赣北特委组织小源农民举行暴动之后,皖赣边各县苏维埃政权先后建立,组织机构日趋完善,工农革命团发展至近千个,群众的斗争热情十分高涨,边区党的建设、政权建设和军事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。为进一步发动群众,扩大红军队伍,保卫基本苏区,广泛进行土地革命,特委决定于八月一日在浮梁清溪章家祠堂召开八县工农兵代表大会。后因故提前于七月中旬召开,原定于七天的会议时间也改为四天。大会由赣北特委(大会后改称皖赣分区委亦称皖赣特委)书记柳真吾主持,参加大会的有河东、河西、乐北、鄱阳、彭泽、婺源、秋浦、祁门等县党政军负责人、工农革命团代表和当地军民,共1000余人。会间鞭炮齐鸣,锣鼓喧天,各地纷纷送来彩旗、贺信和猪、羊等大批慰问品,并演出文艺节目,庆祝大会的召开。
大会隆重成立了皖赣分区苏维埃政府和皖赣军分区。王丰庆任分区苏维埃政府主席,周成龙任军分区司令员,柳真吾兼任政治委员。会议经过讨论,作出四项决定:1、继续开辟根据地,扩大苏区;2、进一步扩大工农红军以增强实力;3、彻底打倒土豪劣绅,实行土改分田;4、将各地工农革命团改为苏维埃政权。“八县大会”的召开,标志着皖赣边新苏区的全面形成和革命新高潮的到来。会后,整个苏区进一步掀起了斗土豪分田地的热潮,大部分地区先后普查了田地,进行插牌、造册、按照土地分配政策把田地分给农民,“土地在8月间就大部进行分配了。”苏区以程家山为中心,面积扩大到“长五百里,宽三四十里、八九十里”,并与闽浙赣中心苏区联成一片。
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全面开展后,广大贫苦农民第一次拿到土地证,做了土地的主人,边区建设出现勃勃生机。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,他们纷纷要求参加红军,保卫胜利果实,扩红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,出现了许多父送子、妻送郎、兄弟争相参加红军的生动场面,仅浮梁一地在3天内就增加了新战士300余名。
“八县大会”的召开和会议所作的决定,极大鼓舞了皖赣边广大军民的斗志,对于整个苏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,清溪“章家祠堂”和“八县大会”一到成为皖赣边革命斗争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。
(供稿:中共景德镇市委党史办;执笔整理: 王新华、江永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