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|免费注册|忘记密码|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|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|联系方式|购物车
企业会员第6年

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党史工作办公室  
加关注0

景德镇党史宣传

搜索
新闻分类
联系方式


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


站内搜索
 
荣誉资质
  • 暂未上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公司新闻 >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景德镇市委旧址——湖北书院
公司新闻
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景德镇市委旧址——湖北书院
2018-09-28IP属地 火星34
 
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景德镇市委旧址

1937年 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以后,迫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强烈呼声,国民党无奈接受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正义主张,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。1938年9月,中共景德镇市委成立,书记先后由彭炎、朱辉(兼)、张三圭(张云樵)、严兴让、彭国钧(彭花狗)、谢文山、叶维恭等担任,隶属赣北特委。中共景德镇市委在赣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,运用各种公开合法的名义,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,继续秘密发展党员,在陶瓷各行业工人、学校与社会青年中建立和健全党的基层组织,共辖7个党支部,市区党员近百人。1941年12月,中共景德镇市委各级党组织因叛徒出卖全遭破坏,党在景德镇的活动中断,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受到严重削弱。

重新组建的中共景德镇市委,活动时间虽然只有3年多,但市委领导变更达7次之多,机关驻地也曾几度搬迁,湖北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景德镇市委最后的秘密驻地。其实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湖北书院就见证了景德镇革命的发展历程。1930年7月6日早晨,方志敏率领的红军独立团在景德镇工人纠察队的配合下,兵分5路攻打景德镇,一路走彭家上弄进攻驻扎在湖北书院(今彭家下弄)的浮梁县保安队。驻守在湖北书院的保安队,获悉红军进镇,工人举行暴动,纷纷携枪向彭家下弄河边逃窜,妄想依靠民船过河。这时早已预伏在河西岸边和山头上的工人纠察队摇动红旗,吹起口哨,在白铁箱内燃放鞭炮作机枪扫射声以迷惑敌人。敌兵吓得蒙头转向,慌作一团,遂又折回市区,被红军团团围住,当了俘虏。

湖北书院同时也称湖北会馆,位于景德镇城区彭家下弄13号,东临中山北路,西临沿江东路,建于清道光年间。会馆建筑以木石为建筑材料,布局独具匠心,雕刻有乡土特色,内外装饰和大门口的陈设都具有地方特色。湖北书院(会馆)内原建有黄鹤楼,别具一格。整个建筑平面呈目字形,三进三开间,前、后堂均已拆毁改建,中心天井建筑部份保存较好。前殿作成高台式,为古代戏台,两厢做成开敞栏杆式楼台,屋顶做成飞檐式。柱为方形青石,上端撑以木柱抬梁,楼台驼梁雕刻精美。

湖北书院(会馆)的组建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。一是促进了景德镇以瓷业为中心的工商业的发展。湖北会馆往来的瓷商有三邑帮、马口帮、汉帮、孝感帮等,他们都在上海、汉口设店经销瓷器。这些都为沟通内外经济,活跃物资交流起过很好的作用。二是联络乡亲、帮助到景德镇的同乡解决一些临时性困难。三是举办公益和慈善事业。1946年在湖北书院(会馆)设“湖北小学”,学校的兴办为解决校舍少、读书难,促进景德镇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同样湖北会馆与其它会馆一样,也有一定的消极因素,会馆中有的会首勾结官僚、豪绅,压制工人,欺压百姓,强抓壮丁;有的从封建的地方观念、家庭观念出发,袒护坏人,挑起争端,甚至发展为械斗,造成死伤;有的以会首做寿庆之名,发请帖、打把式,年年做不完的五十岁,要同乡送礼,敲诈勒索等等。

据调查得知,清代晚期湖北书院曾作为御厂宫廷用瓷拣选地。该建筑对研究景德镇的会馆历史和地方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价值。

2005年7月,湖北书院(会馆)被列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(中共景德镇市委党史办供稿  执笔:陈志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