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|免费注册|忘记密码|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|收藏本页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|联系方式|购物车
企业会员第6年

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党史工作办公室  
加关注0

景德镇党史宣传

搜索
首页 > 公司新闻 > 瑶里有座红军桥
新闻分类
联系方式


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


站内搜索
 
荣誉资质
  • 暂未上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公司新闻 > 瑶里有座红军桥
公司新闻
瑶里有座红军桥
2018-05-04IP属地 火星131
 王新华 吴文峰

 

在美丽的江西浮梁县瑶里梅岭度假村小河边旁,有一座造型独特秀丽优美的廊桥,叫做“红军桥”。它始建于明代中期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是我国桥梁史上杰出佳作的见证。在新四军瑶里改编后,新四军大部队通过此条大道北上抗日,当地人们在此地作为欢送新四军和自己亲人的欢送点,后来就被当地百姓称为“红军桥”。现在这里每年都有小红军夏令营在这里设营,学习当年的红色历史。

“红军桥”又名“复元桥”,是在徽饶大道上一座重要的廊桥。供来往的客商及当时的官员纳凉休憩。明清时期,瑶里的集市贸易非常兴隆,大量来赣的徽商都是由此通过瑶里进入浮梁。徽商们将他们那边的食盐运到浮梁,而后将浮梁的陶瓷、茶叶、大米又运送到徽州销售。因前方上去都是高山连绵,这里地势比较平坦,客商们都喜欢在此休息片刻而后再翻越此山进入安徽境内。“复元桥”的阁亭名叫“观云亭”。之所以叫“观云亭”,顾名思义,是“观云”的地方。这里地处盆地,若是在雨后,则谷内白云茫茫,一铺万倾,四周的山峰被白云淹没,只剩下几个尖峰,象大海中的岛屿。白雾飘荡,呈现出静中寓动的美感,正是这种动静结合之中,造化出变幻莫测,气象万千的仙境。

“红军桥”的桥体都是采用花岗岩搭砌而成,桥为单孔式拱桥。“红军桥”通身长11米,总宽5.4米,桥拱净跨7米,矢高5米。桥上是个亭阁,亭身为砖木结构。所谓的砖,它与现代的砖有很大不同,光是重量就比现在的重很多,它的重量足有三四斤重,颜色为青色。由于桥梁年代已久,梁上木瓦在九十年代被当地的百姓更换过。桥面也都是由花岗岩和青石板铺地而成,亭内两边分别有三个木板凳,供过客休息。夏秋时分,这里群山被云雾包围着,远远望去,它就像一座挂在天上的廊桥,极为壮观。当你走进认真观察这座石拱桥时,你真的难以想象在当时没有起重机、吊机的情况下,石匠们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,将一块都有两三百斤重石头一块一块的堆砌而成,还不用钢筋混泥土,依然那么牢固,可见当时的桥工巨匠精湛技术。

 “红军桥”还有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。当年新四军瑶里改编后,当地参军的军人,都随着大部队一起北上抗日。当地人们为送别新四军和亲人,都自发的来到“红军桥”,夹道欢送他们。红军走后,每当想起自己的亲人时,都会来到这座桥上,希望能够看见自己的亲人归来。然而他们都一去不复返,大部分都牺牲在祖国战场和朝鲜战场上。通过陈毅同志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,当年在瑶里改编的新四军作战勇猛,为解放战争立下赫赫战功。1938年6月这只队伍在新四军领导人粟裕同志的带领下,与日寇在江苏卫岗作战,首战告捷,共击毁日军汽车5辆,击毙士井少佐、梅岗武郎大尉以下27人,缴获长枪20多支。为此,陈毅同志写下了著名的《卫岗处女战诗》。“故国旌旗到江南,终夜惊呼敌胆寒,镇江城下初遭遇,脱手斩得小楼兰。”

当年拍摄的电影《闪闪的红星》,就曾在瑶里多处取材,其中“红军桥”上就发生了好几处感人的事迹。如潘冬子和爷爷送盐上山,白军当时检查严厉,还在桥上立有“严禁盐米上山,违者严惩不贷”,潘冬子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,他回到小河边草丛里,将食盐化成水,然后让盐水全部渗进棉袄里,从而通过白军的严厉的检查。回到山上后,将棉袄重新回锅煮过,盐水重新化到锅里,而后将水煮干,就可以得到食盐,使得山区的游击队员能够吃到宝贵的食盐。另外桥下有块大磐石,现在依然矗立在小河之中,当年潘冬子就是用它来磨自己的战斗武器,至今还被当地农民当做磨刀石用。

如今,通往安徽的高速路已经绕道而行,这条以前有着繁忙景象的徽州大道已渐渐变得冷清,远远望去,象等待的亲人凝望着你,等待故人的到来。现在当地农民到对面的山田务工,都还是要通过“红军桥”,有时还会桥内小休片刻或打个小盹,享受着人间仙境的美感。

就是这么这一座古桥,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,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,历几百年来依然屹立,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,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,可以称作奇迹。当然,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,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,这一社会风尚,在我国桥梁史上,流传有不少故事,是值得我们传颂的。